“早, 魏总!”,当魏启明(Jonny)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在会议室的几位公司高管在与他打着招呼。魏启明,一位拥有免疫学博士和肿瘤学博士后学位的海归,八年之前从美国回来后创立了这家——威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经过这八年的发展和研发,公司在PD-1领域研发的产品已经进入了三期临床末尾阶段,同时,在美国以及欧共体那里也被批准进入二期临床,在国内,也已经开始准备产品注册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在国外,也准备开始了前期药物名的申请和报备的准备工作。今天的会议,是公司所有高层管理者对于年初(一个月之前)所确定的公司未来两年的整体运营战略与本部门整体战略实施计划的一个落实和最终确认。
会议开始后,首先由CFO对于未来两年公司整体融资以及去香港上市的前期准备包括未来两年公司整体运营资金预算和分配等做了详细的解读并且回答了各位所提出的疑问。而后,由公司HRD——钱晓丽(Kathy)为大家解读HR部门的整体战略计划。
Kathy向所有人展现了一份未来两年公司所要增加的人数(详细到每个部门)以及针对这份报表HR的详细招募计划,该招募计划详细到每个职位大约会何时招募到位等,可是,在Kathy解读的过程中,Jonny的眉头越来越紧锁,而且,随着Kathy的讲解,其他几位高管也开始紧锁眉头,这时,Jonny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Kathy的讲解,“Kathy, 我们今天是来落实一个月之前所确定的公司整体战略怎样在每个部门落实,所以,我想看到的是你HR部门未来两年的战略是怎样配合公司业务战略包括怎样帮助和支持各部门的战略目标能够落实的战略计划,而不是来听这么详细的而且还只是招募计划的。”Jonny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魏总,我是在讲HR部门未来两年的整体战略计划呀!”Kathy回答。
“你讲了快二十分钟了,还只是在讲招聘的内容,而且,都没有讲清楚,还有十分钟时间,你能讲什么?有关薪酬、高管股权激励、人才招募与培养和发展,这些内容你十分钟时间就可以讲完了吗?”Johnny问到,“而且,你刚才在讲招聘计划时谈到未来招聘,你锁定的几家公司是我们会从他们那里挖人,但是这些公司研发领域和业务范畴与我们的公司是不一致的,你把这些人找来能干啥?”Jonny又问道。
“魏总,在我刚才讲的PPT中所锁定的这些公司也是做肿瘤领域的呀?应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呀” Kathy有些感到委屈地回答着。
“嗯,你说的没错,这些公司是做肿瘤领域的产品,但是,我想问问你,我们做的PD-1英文全称为: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指的是程序性死亡受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PD-1通过向下调节免疫系统对人体细胞的反应,以及通过抑制T细胞炎症活动来调节免疫系统并促进自身耐受,我们做的是生物研究也就是大分子药物,是双抗,可是,你所锁定的这些公司虽然是做肿瘤的,但他们是做化学药物合成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研究,与我们公司所做的研究以及在专业上的要求都是不一致的,请问,你招他们这些人来能干吗?”Jonny非常不客气地问道。
各位,到这里,我想你们也应该清楚了,作为威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HRD——Kathy,在公司战略会上被她的老板——Jonny的问题问倒的原因了吧。
在我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HR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序言中所阐述的,今天中国生物创新医药市场,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即带来了中国生物创新医药行业的希望,提升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缩短了中国生物医药与全球发达国家生物医药的距离,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中国生物创新医药行业人才紧缺的供需矛盾,而挖掘、激励、培育和怎样运营使得这一资源增值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在这样一种快速、创新、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及面临巨大压力氛围下能够帮助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理解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能力,我把这个能力称为——人力资源战略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何谓人力资源战略思维能力:能够从公司的全局和战略层面上理解、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机遇及挑战,经营行为、决策及其后果,从而使得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策略能从公司业务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并且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需要,并使之努力争取获得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机会。
我们现在许多生物创新医药行业的HR从业者,见面以后聊得最多的就是:最近在忙什么?你是否还在原来的公司?你们公司融资咋样了?你们公司上市了吗?当初老板给你的股票能兑现了吗?要不,就是抱怨竞争对手在挖自己公司的人才包括一些关键职位上的人才,还有就是抱怨外部客观存在的一些法律、法规或一些政府制定的政策包括行业竞业限制等等,你不能说他们抱怨不对,也不能说他们问的这些问题错了,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关注业务,或说他们不在讨论业务。毕竟他们确实工作在一个压力巨大的行业,而且还面临着创业者(老板)不断变化要求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中,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辛苦付出能得到回报。
因此,在这个行业,有些HR就会说由于许多外部或客观原因,特别是老板的因素,使得HR的工作量在增加,每天不得不面对许多事务性的工作;也有些HR抱怨公司在做一些业务战略计划时,事先没有让HR参与进来,而在实施的时候却要求HR立即做出反应,并且要求立刻予以实施,从而使得HR的工作非常的被动,以至于HR的工作给人的感觉总是落后于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落后于公司内部客户的要求,落后于公司流程的要求,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也很无奈。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问题产生之前,HR在干吗?HR是否思考过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HR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在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在做出任何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决定之前是否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来予以思考?是否能够用战略眼光来自我否定HR的相关决定和制度?是否能够想到更远、可能会发生什么?甚至对自己公司所处的行业也能够予以预测。就如定义中所阐述的:HR是否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疑惑、问题等等?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帮助公司在这个蝶变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或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做出HR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在今天的生物创新医药行业的HR从业者,如果想要在企业中有价值,就要学会用业务战略思维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本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学会理解包括解读本公司的业务战略,从而为HR战略运营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而要做好这些, 建议HR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出发来思索:
这就需要HR具备一定的全球思维能力,宽广的视野。要意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局面以及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变迁,还要求HR要有社会学、经济学、 政治学、环境学、人口学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知识,或者你至少能够关注这些领域,从而使得自己能够站在全球的角度思考HR的战略以及规划。
HR需要思考:在当今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谁是引领者?谁在主导着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谁在防备着中国生物创新医药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这几年中美贸易之战,美国政府(不管是上届特朗普政府还是本届拜登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的审核包括中国企业出海或者引入先进生物科技研发以及中国市场的打压一定会越来越严厉。因为生物医药是中国最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的技术领域。比如,中国公司有可能成为CAR-T治疗、免疫治疗的黑马。2022年2月28日,金斯瑞子公司传奇生物自主研发的细胞治疗产品西达基奥仑赛(英文商品名:CARVYKTI®,英文通用名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简称Cilta-cel)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在美国上市的细胞治疗产品。传奇生物也成为了为数不多在美上市股价保持坚挺的Biotech,至今保持着近60亿美元的估值。特别是在PD-1等国产新药出海遭遇挫折的当口,迷茫和质疑困扰着中国创新药,传奇生物的获批用近乎范例的方式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的创新可以走出世界级的biotech。(注解1)同时,也让世界生物创新行业对中国的技术和人才刮目相看。
正是因为随着海外科学家的归国创业,资本的大力助推以及庞大市场的医疗消费升级需求,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甚至弯道超车。这不仅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现象,也是美国肉眼可见的现实。因此,在2018年10月10日,美国财政部下辖的投资安全办公室(Office of Investment Security)出其不意地发布了一项行政决定——从11月10日起将对27个美国行业的外商股权投资实施更严格的审查,这一新政普遍被认为是针对中国。除了半导体、飞机制造、芯片等传统敏感行业,其中生物科技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Biotechnology)赫然在列。这除了将可能对人员、技术、资本交流日益密切的生物医药领域造成不小的阻碍,而这也在提示我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全球两个体量最大的经济体开展贸易角力时,无论出于什么样崇高的理由,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置身事外。(注解2)
因为这一潜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对于在这一行业工作的HR从业者需要思考的一点就是:未来,我们是否还能像今天一样招募美籍人员(不管是真正的外籍还是华裔美籍)在美国当地为中国企业工作或来中国为中国企业工作?是否会存在法律风险?怎样防范或者面对这一风险?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了,但是,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这两年的新冠疫情还在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经济,中国经济整体的趋势将会对我们企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同时,国家在法律层面将会更加公开、透明,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游戏规则将会更加清晰。
而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于2017年6月正式成为ICH成员国,标志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实践标准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标志着国内药品申请注册过程走向更高、 更统一的标准转变,药品审批制度也将逐步完善。而且,这也意味着中国医药产业正式置身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这也意味着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研发机构和制药行业将要采用更高标准的指南,有效提升中国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注解3)
同时,以往由于审批流程效率低下,创新药物在中国和其它市场间的审批时间通常会有几年的时间差,国家在这几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并与ICH标准保持一致,这一时间差将逐步缩小。审批流程将通过落实优先审批制度、将临床急需药品列入审批名单等措施进一步加快速度,能够促进更多的创新药物及时地进入中国市场,从而使患者获益。(注解4)
而针对这些生物创新医药领域的政策法规的变化,对于HR的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既涉及到HR怎样制定相关的HR战略体系,特别是人才外部招募以及内部人才运用策略来应对本公司从研发、临床、注册、生产、销售、市场准入等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未完,待续)
注:以上案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为巧合。
注解1:来源于医药经理人2022年3月1日《【独家专访】首个国产CAR-T在美上市,金斯瑞如何孵化出传奇?》
注解2:中国医药创促进会2018年10月16日《中美贸易摩擦终于烧到生物医药行业》
注解3:来源于医学空间2019年6月7日的《关于加入ICH后对中国医药行业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浅析》
注解4:来源于Frost&Sullivan2021年9月的《关于创新药物独立市场研究报告》
©2022 胡彭令(Hansen Hu)版权所有。
胡先生拥有三十八年在国有企业、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担任企业高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工作经验。他是一位具有长期愿景以及使命感非常强烈的资深顾问、教练和领导力的培训师,他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市场上推广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又有西方管理思维相结合的领导力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思想。特别是在过往十八年里, 他专注中国市场上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在领导力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咨询领域的研究,帮助这些企业不管是快速发展,还是稳定发展过程中,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或实现业务转型等发展诉求,形成非常有效且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走向成功,走上新的台阶。胡先生同时还是许多企业高管,包括创始人、CEO的教练,以及企业HR部门的外部顾问,帮助他们提升前瞻性、策略性、系统性以及自我认知的思维能力。
胡先生也经常在一些企业战略发展论坛和人力资本论坛、会议以及一些人力资源俱乐部等发表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将领导力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启发与会人员的共鸣与交流,运用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工作案例给出经验的分享,使与会者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拓展以后的工作思路。
+86- 19538866782
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999号华闻国际大厦81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