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医药行业HR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序言
来源: | 作者:胡彭令(Hansen) | 发布时间: 2022-03-03 | 56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过往几十年的全球医药发展过程中,欧美等国家的医药公司一直把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其每年在研发领域所投入的研发费用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时间内,都是我们国内企业所望尘莫及的。……

在过往几十年的全球医药发展过程中,欧美等国家的医药公司一直把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其每年在研发领域所投入的研发费用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时间内,都是我们国内企业所望尘莫及的。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开始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也是聚集在欧美等制药强国,从1980年第一代生物创新药到2021年最新的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的创新突破,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在整个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新药开发方面,创新靶点的发现数量在2020年出现新高峰,达到139(注解1)


刚刚过去的2021年,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刺激的事件,绝对少不了AI对于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这也是AI在生命科学领域探索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事件,而此事件也让AI制药看起来更有希望了。在2021年和2022年的Fierce 15榜单上,AI类公司近乎大爆发,上榜者众多,这也意味着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力量正在被看见和挖掘。(注解2)


而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创新在过去十几年几乎是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增长与发展,特别是由于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市场生物医药行业在过去十几年的蓬勃发展让欧美发达国家惊叹和羡慕不已,据德勤《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3万多亿元到2022年突破4万多亿元。对于这么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许多世界级的、传统和创新生物医药公司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包括从研发、临床、注册、市场准入、销售等渠道等等,为抢夺未来中国市场而开始提前布局


而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市场的不断快速发展,也可以从以下几组数据中再次印证了为何现在全球,特别是一些欧美强国和欧美制药包括新型生物医药公司为何要选择中国的合作伙伴以及要提前在中国市场布局。

 

第一,中国的CDE申报数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据《西南证券》202214日的《创新药行业报告》所述,中国CDE申请2021年为198个,截止到202112月,全年上市新药数量达到97个,创历史最高。



第二,中国新药临床试验项目过去几年快速发展,数量突破历史新高2018年以来CDE批准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增速在30%-40%左右,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1年截至12月份恢复到40%以上。(注解3)

 

第三,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的交易中地位日趋突出。全球创新药的交易热情逐年高涨,2021年交易数量达到534次,合计交易金额达到1185亿美元。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的交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交易数量仅次于美国。按照转让方国家分类,2021年美国公司转让交易数量为277,中国公司这一数值为117。按照受让方国家分类,2021年美国公司转让交易数量为221,中国公司这一数值为175。(注解4)



第四,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创新产品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在2020年就有19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近26款产品累计获得了35项FDA孤儿药资格(按适应症计),占FDA全年所授出孤儿药的资格数量的8%。

 

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崛起对于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我们也能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还将持续快速发展,这一发展劲头会不会衰减?资本市场还会继续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注“水”?这是留给市场回答的。


当然,对于疫情至今进入第三个年头的Biotech创新医药公司来说,2022年的目标是活下去,确保现金流稳定,这是主线。据新浪医药Financial2022年1月29日的《寒冬凛冽!2021年A、H医药股走势一览,信达、再鼎大跌超60%,最惨boitech市值仅剩27亿HK$…》报告显示,A股市场医药板块除了一家企业之外,全线飘绿,4家企业跌幅均超50%,分别为-54.70%、-55.81%、-56.57%、-61.05%;而港股2021年前上市的27家药企中,除了一家企业涨幅32.06%之外,其它所有企业也是飘绿,有13家企业跌幅超过50%,而这家飘红企业得益于2022年开年后,靠新冠概念起飞;2021年后登陆港交所的10家药企中,只有2家,涨幅分别为5.89%,1.87%,其它也是几乎是一丁点风吹草动就能翻绿的边缘。整体37家港股上市企业,只有11家上涨,26家下跌,许多下跌都超过50%。因此,这一现象是逻辑崩坏?估值回归?还是市场情绪?……各方争论沸沸扬扬,现在也很难判断出,所有结果唯有等到市场给出答案。



另外一方面,对于已经有产品上市的生物创新医药企业来说还面临着怎样主动迎接集采,进入集采名单的挑战,而对于已经进入集采名单的企业来说,怎样降低产品运营成本,早日实现产品的利润也是极具挑战的。


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生物创新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最最关键的因素:人才。大家也看到了,在过往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已经吸引了许多人才,特别是从海外回归的人才。


科锐国际2021大健康薪酬报告显示,在人才需求层面,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处于活跃阶段,国外优秀人才不断涌入国内。医药研发方面,大分子研发、免疫学专家紧缺;临床开发方面,关键性岗位,如临床科学家严重短缺。此外,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岗位均有大量人才缺口,注册事务人才需求有所增加。


同时,也使得国内这个领域的人才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融资后面临资本压力、市场压力、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人才的吸引和留用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而翰德(Hudson)近日发布的《2022人才趋势报告》则显示,在薪资领域,医疗大健康行业2022年预计薪资涨幅为15%,位居普调增长第二位。而中高端人才的求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求职中最关键的薪资福利因素从2019年的52%下降至2021年的22%。企业发展前景(20%)和个人发展空间(19%)开始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而作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市场中管理着最贵资源——人力资源的所在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其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怎样在创新生物医药领域市场做一个有价值的HR?怎样与企业的专业人员和高管人员能够用同一个语言沟通、交流,理解和读懂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HR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和职业化的服务?使得HR在企业内部成为一个真正的HRBP?怎样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这个土壤在有效、合理的成本之内,能够吸引、保留企业发展所需之人才?以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当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HR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我会在未来几期《中国生物医药行业HR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推文中,结合我自己过往三十八年的管理经验以及二十五年曾经在生物医药这个领域的工作阅历和经验和为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高管教练、导师和咨询以及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主题,为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能力的提升提供我的一些微薄之力。欢迎大家转发我的文章,同时,也欢迎诸位如果有时间和精力,阅读了本文后有不同想法、观点和意见,也欢迎大家来“拍砖”,我们一起探讨和讨论!



注解1:来源于德勤20215月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展望

注解2:来源于2022219日的《医药经理人苏唐 Crystal的《7年105家Biotech变迁史:风光上市、大额合作、被收购、被拆分...小公司的最终归宿在何处?》

注解3:来源于《西南证券》202214日的《创新药行业报告》

注解4:来源于《西南证券》202214的《创新药行业报告》



©2022 胡彭令(Hansen Hu)版权所有。

胡先生拥有三十八年在国有企业、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担任企业高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工作经验。他是一位具有长期愿景以及使命感非常强烈的资深顾问、教练和领导力的培训师,他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市场上推广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又有西方管理思维相结合的领导力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思想。特别是在过往十八年里, 他专注中国市场上的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以及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在领导力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咨询领域的研究, 帮助这些企业不管是快速发展, 还是稳定发展过程中,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或实现业务转型等发展诉求,形成非常有效且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助力企业走向成功,走上新的台阶。胡先生同时还是许多企业高管, 包括创始人、CEO的教练,以及企业HR部门的外部顾问,帮助他们提升前瞻性、策略性、系统性以及自我认知的思维能力。

胡先生也经常在一些企业战略发展论坛和人力资本论坛、会议以及一些人力资源俱乐部等发表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将领导力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一些实际案例, 启发与会人员的共鸣与交流, 运用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工作案例给出经验的分享,使与会者能够在轻松, 有趣的氛围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拓展以后的工作思路。